還記得第一次做果醬,是因為在路邊買了一箱草莓,沒想到只有第一層又大又漂亮,下面的都又小又有撞傷…吃不完,但不馬上吃又不行,所以,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,煮了果醬,沒想到,好多果粒好好吃喔~只是比較稀…後來,經過一小翻研究,才知道,做手工果醬必需要考慮水果的甜度、酸度、和所含果膠的多寡,在甜度、酸度、果膠都充足的情況下,凝膠才能完美地形成。依據砂糖約是水果重量的50~80%,再添加檸檬汁增加酸度(並保持鮮艷顏色)、蘋果泥增加果膠,就可成功做出各種果醬了。購買當令大特價的水果做手工果醬,早餐午茶都增色喔~
SHOPPING^^
隨意多人份(這個份量約可做350ml的成品)
1。綠色奇異果 去皮後450g(大約是6、7個奇異果)
2。白砂糖 250g(如果選用黃金奇異果,砂糖只需要200g)
3。檸檬 小的2顆
4。蘋果 小的半顆
5。玻璃罐 數個(因為裝罐時要裝滿比較好,所以簡單咖會準備1個200ml的大罐和數個50~150ml左右的小罐,裝罐時比較方便)
PREPARING~
> 把玻璃罐和蓋子用沸水燙個,晾乾
> 檸檬榨汁去籽
> 蘋果去皮去芯磨成泥
> 奇異果去皮切成約2乘2公分的小塊
START COOKING!!!
> 將所有材料混勻後,放入鍋中,以中火一邊攪拌一邊煮到沸騰冒小泡泡,攪拌要從鍋底徹底攪拌,以免黏鍋。
> 沸騰後,轉成中小火,一邊攪拌,一邊拿網杓把白白的泡沫撈除,直到不再有白色泡沫產生,整鍋果醬看來光亮即可。
> 離火,把熱騰騰的果醬舀到玻璃罐中,直到滿至罐口,蓋上蓋子(要裝很滿,使得蓋上蓋子後能接近真空的狀態,如此能增加保存的時間),把罐子倒放靜置一天。
小重點1:該用什麼鍋子煮果醬呢?因為水果中含有大量的酸,且需要熬煮數十分鐘的時間,所以要使用耐酸的鍋,例如不銹鋼鍋、玻璃鍋、琺瑯鍋。另有個說法認為鐵鍋銅鍋的金屬離子會讓水果的顏色變得暗淡,不過,簡單咖覺得是沒問題的,銅鍋導熱性好且受熱平均,很多果醬大師(例如日本的五十嵐路美)都推薦使用銅鍋。簡單咖自己是用鑄鐵鍋,煮出來的果醬一樣鮮艷漂亮!注意所使用的杓子也以木杓或不銹鋼杓為主。
小重點2:選用的玻璃罐口要大,才好裝。蓋子要選內面有樹脂加工過的,金屬的蓋子不耐酸。
小重點3:水果中含有很多水份,熬煮的目的就是要去除水份,在煮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白泡泡,就是水份加熱後變成的蒸氣產生的,所以,煮到沒有泡泡就表示水份差不多都去掉啦!
小重點4:裝罐後倒置,是因為熱呼呼的高溫果醬有滅菌的作用,罐子裝滿果醬,蓋子也要接觸果醬才能讓滅菌完成
小重點5:靜置一天是為了讓果膠形成,果膠是慢慢凝結的,如果移動罐子,會影響果膠的形成
TASTING
> 塗土司、司康都很棒,但簡單咖最愛的是加在紅茶裡!!夏天喝冰的,超解渴!冬天喝熱的再加點兒白蘭地,溫暖噢~~~
> 做好的果醬放在室溫可以一個月、冰箱幾個月都沒問題。開封後冰冰箱,一個月內吃完。
ABOUT...
果醬,是為了保存水果而來的。大約在西元一世紀時,就有類似的食物了。古早的時代,是以蜂蜜浸漬水果。等到蔗糖出現後,才出現了現代的果醬的食譜。不過,精製的糖是高價位食材,所以,果醬(或糖漬水果),在工業革命開始大量快速製糖前,是皇家貴族才享用得到的玩意兒喔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