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PING^^
甜蜜2人份 or 大滿足1人份
1。白蝦 6隻
2。聖女小番茄 約15顆
3。蘑菇(大的) 5~6朵 (在泰國會用一種個頭很大、帶有鮮脆口感的菇,台灣買不到,長得有點兒像草菇,所以用草菇也可以的,但草菇春天比較多,所以用的蘑菇代替。其他如杏鮑菇也可以,但香菇不是很適合)
4。橄欖油 1小匙
5。紅辣椒 半支
6。水 500ml
7。香料(簡單咖用了乾燥的,現在某些百貨超市可以買到新鮮的):
香茅 1小把
南薑 3~5片
檸檬葉 3~5片
8。冬蔭功醬(泰式酸辣醬) 1大匙(冬蔭功醬中含有冬蔭功湯的所有香料和調味料,包括香茅、南薑、檸檬葉、羅望子、辣椒、青檸汁、蝦醬、魚露,用了冬蔭功醬其實其他香料和調味料都可以省略的,但有加還是會比較香,風味也比較有層次。沒有冬蔭功醬,只加蝦醬也可以,但量要減少,且香料及最後的檸檬汁和魚露要加量。連蝦醬也沒有,其實也無所謂,拿多一點蝦頭來炒就行,只是其他香料和調味料都要加量,煮出來的湯味道清淡些、顏色也淡些。)
9。魚露 2小匙
10。檸檬汁 2小匙
PREPARING~
> 蝦頭取下,放置一旁備用。
> 蝦去殼,只留下尾巴(比較漂亮),挑去腸泥
> 紅辣椒切段
> 蕃茄洗淨,剖半
> 蘑菇用紙巾輕輕擦去表面髒污,切半或四等分
START COOKING!!!
> 熱油鍋,放入紅辣椒及蝦頭,炒香後,加入水、香料,大火煮至沸騰後,加入蕃茄,中火煮到蕃茄軟化,約15分鐘
> 加入蘑菇,煮約2分鐘(不要太久,蘑菇熟就好,要保留脆脆的口感)
> 轉大火,加入蝦子煮到熟,約30秒,即可
TASTING
> 一個人吃的話,加些河粉,就是一碗香噴噴的泰式河粉湯囉~米粉、冬粉也可以~
ABOUT...
冬蔭(ต้มยำ),就是泰式酸辣湯,也就是檸檬蝦湯。
泰國地處南洋,其料理為融合文化,融合了中國雲南、潮州、印度、印尼、越南、寮國等的飲食文化,自成一格。其烹調手法有傳統的焙統和受中菜影響的烹煮及快炒,食材和調味則與南洋菜系相同,酸、香、辣為其特色,使用大量香料及天然草本蔬果,且做法簡單但多元,擅長醬料的使用及以切、剁、搗等手法處理食材。與中菜的調味相比,泰菜的鹹味來自蝦醬、魚露而非鹽,酸味來自各種酸味水果如青檸汁或桔汁而非醋,並以椰糖或蔗糖增加鮮甜。米食為主,泰國長米(茉莉香米,又稱暹邏米)為主食,黏米(一種糯米,從鄰近的竂國傳入)用來製做各種甜鹹糕點,在泰北,黏米也常做為主食,另外,米製的粿條(ก๋วยเตี๋ยว),也是主食之一,泰式炒粿條是從潮州菜的炒貴刁演變而來的。另外,泰國人篤信佛教,各種肉類幾乎都切碎才入菜,幾乎看不到整條的魚整塊的肉。
泰國菜在各個地區受其鄰近國家的不同影響,發展出四個菜系再加上宮廷菜系,共有五大菜系:
泰北 近緬甸(料理較油膩)及中國雲南(受傣族影響),地形為山地,少海鮮,多禽畜及河鮮,氣侯較涼爽。有泰國第二大城清邁(13世紀的蘭納王國在此建城,有北方玫瑰之稱)。主食以米粉、河粉、黏米居多,不使用椰汁入菜,擅長香料炮製。名菜有咖哩湯河、打拋豬肉(辣拌碎豬肉)、泰北式雲南米線、醃魚、酸肉、檸檬魚、辣香腸、清邁的康托克餐(蘭納泰王朝宮廷料理,為一種一邊進食一邊欣賞舞蹈表演的活動,先喝些飲料,然後享用以竹簍盛裝的美食,一般有五菜一湯,菜色有咖哩豬肉Gaeng Hang Lay、炸豬皮Krob Moo、炸雞肉Gai Tod、炒高麗菜Phag Gralam、蕃茄醬豬碎肉等等搭配新鮮蔬菜)、清邁麵(咖哩口味)。
東北 近寮國及高棉(柬埔寨),與泰北一樣為山地,少海鮮,多禽畜及河鮮,自然條件較差,較貧脊,有許多昆蟲料理。雖地貧,但居民生性樂天,創造了價廉味美的許多國民美食。主食為黏米,烹調方式原始而單純,肉類多燒烤,菜蔬多涼拌。名菜有青木瓜沙拉、酸辣牛肉湯、辣拌豬雜、烤雞(佐以炸蒜片及醬汁)、涼拌竹筍沙拉、辣肉沙拉。
泰中 昭彼耶河(湄南河)沖積出的大塊平原地形,物產豐饒,是首都曼谷所在地,主食是長米,使用椰奶及新鮮水果入菜,擅長快炒、煎炸及烹煮手法,菜色細緻。此外,大量移居此地的華人也帶入潮州、廣東菜風味。名菜有紅咖哩、綠咖哩、冬蔭功湯、炸香蕉、鳳梨海鮮飯、曼谷醃檸檬雞湯、蝦醬空心菜。(泰式咖哩與印度咖哩不同,是以辣椒、南薑、香茅、紅蔥頭、大蒜、香菜、萊姆皮、油,加上蝦醬和鹽調味後,搗打成醬使用。紅咖哩在基本的咖哩醬中再加入乾辣椒,綠咖哩則是加入綠色朝天椒。)
泰南 臨海且有島嶼,海鮮豐富,近馬來西亞且,喜以花生入菜,又盛產椰子,使用大量椰奶椰肉椰汁入菜,甚至以椰殼為容器;氣溫濕熱,調味在各地區中最為重鹹重辣;較多回教徒,料理亦有伊斯蘭風。名菜有黃咖哩、海南雞飯、咖哩螃蟹、瑪莎瑪(Men-Sa-Men)咖哩雞或排骨(加入核果緩合辣的咖哩)、沙嗲(sa te)。
宮廷菜系 擅用各式醬料,且泰國王室很早就與西方有接觸,宮廷菜受西方影響很深。名菜有皇室牛舌(以大量蔬菜及羅望子等香料燴煮厚片牛舌,做法類似西方的燴牛膝)、老宮廷醬菜(泰式薄餅搭配醬料、香蘭食用)。
關於佛教…
印度先有由亞利安人帶入而逐漸形成的婆羅門教,有眾多神祉(三主神為梵天、毗濕奴、濕婆),必需信奉婆羅門(就是祭司)並履行種姓制度(一種階級制度),才能跳脫輪迴,否則將陷入痛苦的生死輪迴。其後於西元前六世紀時,名為悉達多的賢者因世間的生老病死之苦和不平等,向婆羅門教高僧求教未果後,至林中修行,最後在菩提樹下靜坐得道成佛,他就是釋加牟尼,佛教即由此發展出來,主張因果輪迴說。其後分為兩支,一支南傳至泰國、緬甸、斯里蘭卡等地,講求自度,求自身的解脫,即為小乘佛教;一支北傳至中國、西藏、日本、朝鮮等地,講求度他,求眾生皆獲解脫,即為大乘佛教。
關於泰國歷史…
古稱暹邏(Siam),至1939年,才有泰王國(Kingdom of Thai)之稱出現。五千年前的青銅器時代即有人居住。其後,源於中國的泰族在西元11~12世紀時移居此地,並在13世紀時,趕走高棉人,建立素可泰王朝 (1238—1438)。其後有大城王朝 (1350—1767),吞武裏王朝 (1767—1782),及拉瑪王朝 (曼谷王朝,節基王朝,1782—今),共有四個王朝。
關於東南亞、南洋料理…
東南亞,亞洲的東南,包括了中南半島(泰國、越南、寮國、柬埔寨、緬甸)及南洋群島(馬來西亞、菲律賓、新加坡、印尼、汶萊)加上中國的華南沿海一帶(香港、澳門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島、甚至雲南),當然還有台灣。
泰國的人口以泰族、佬族、華族(泰國華人)為主。宗教以小乘佛教為主。主食是米,料理講求酸、甜、苦、辣、鹹的平衡,使用大量魚露和新鮮香草。
越南的人口以越族和漢族為主。佛教是最大的宗教,又以大乘佛教為多。回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皆有,另有由佛教而來的高台教及和好教。主食是米,料理喜歡甜味,使用大量魚露、醬油、新鮮香草、和蔬菜。肉類以雞、豬、牛為主,海鮮亦多。另因佛教人口多,素食料理也不少。鴨仔蛋是相當有特色的飲食習慣。
寮國的人口以寮族為主,又可細分為平地的寮龍族(以佬族、傣族為主)、丘陵的寮聽族(佧族)、高山的寮松族(苗族、瑤族、漢族、彝族)。宗教以小乘佛教為多。飲食文化和泰國很類似,但被法國統治過,故有些帶有法式風情的菜色。
柬埔寨(高棉)人口以高棉族為主。小乘佛教為多。飲食文化和泰國很類似,但口味較濃重且調味較辣。
緬甸的人口以緬族為主,宗教以佛教為多,另有基督教、回教。主食為米,料理講求香、辣、鹹、酸,且重油。
馬來西亞人口以馬來族為主、華族、印度族也不少。國教是回教,但宗教自由,故也有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印度教。飲食文化上,顯示了多種族的特色:馬來族、華人、泰國、印度的文化皆有,又互相影響,其中便產生了融和馬來和華人文化的娘惹料理。古時候馬來西亞位在香料貿易的路線上,故香料的使用也多,包括香茅、大蒜、八角…。主食為米或麵條,調味常使用蝦醬、辣椒,特色是香、辣。
菲律賓的人口以南島民族為主,另有華人、印度人、阿拉伯人。是天主教國家,但仍有少數的回教、佛教、基督教、和原始宗教。主食是米和玉米,調味常用大蒜、洋蔥、檸檬、醋等等,地處熱帶,有這多熱帶水果,常使用香蕉葉、椰子為料理增添香氣。烤和炸是最常見的料理手法,烤乳豬是相當有特色的知名料理。
新加坡的人口以漢族、馬來族、印度族為主。宗教則回教、佛教、印度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皆有。飲食文化和馬來西亞類似。
印尼的人口有爪哇族、巽他族、馬來族、華族。宗教以回教最多,佛教、基督教、天主教、印度教、原始宗教皆有。主食為米、玉米、薯類,飲食文化最大的特色是以手抓的方式進食。調味上使用很多香料,如丁香、荳蔻等。地處熱帶,常見使用芭蕉葉、棕櫚葉包裏的料理,及使用椰漿入菜的料理。烤是最常用的料理手法,知名的菜色就是沙嗲。重辣的巴東菜系是印尼各地菜系中最知名的菜系,以油炸為多。因回教人口多,故豬肉料理少,多食牛肉,除了印度教居多峇里島是不食牛肉的。
汶萊的人口以馬來人為主,另有華人。國教是回教,另有佛教、基督教。飲食以馬來口味為主,和馬來西亞類似,但調味更重,燒烤為多,如烤魚、烤雞,回教人口多,故不食豬肉。另外熱帶水果也多。
留言列表